洪秀柱,这位身高不到1.6米的浙江余姚人,外号“小辣椒”,在台湾政坛肯定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。她那娇小的身段和的性情形成了鲜明比照,让人一提起她就形象十分深入。2016年,她从主席的方位上卸职,他人或许会挑选退隐江湖,享用一下悠闲日子,但她彻底没这方案。
卸职后,她仍然再接再励地络绎在两岸之间,肩上扛着“两岸同属一中”这面大旗,脚步从没慢下来。她在美国东北密苏里州立大学留学过,按理说接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可能会更倾向于某些“国际化”的思想,可她偏偏不为所动,坚持自己的信仰,哪怕这让她在党内渐渐的被边缘化。
到了2019年,洪秀柱带着一群台湾青年踏上了浙江的土地。这次行程不是随意逛逛,而是带着清晰的意图——寻根。她领着这些年青人来到了父亲从前执教过的一所校园遗址。她从爷爷辈说起,讲到战乱时怎样流离失所地从大陆迁到台湾,讲到父亲在岛上怎样一边教学一边惦记着故土的山水。那些跟她来的台湾青年,许多是第一次听这样的宗族迁徙史,站在遗址前,风吹过,尘土扬起,有人眼眶渐渐红了,手里攥着的手机都忘了点开摄影。
这不是洪秀柱第一次做这样的事,也不是她带着年青人寻根的仅有一次。早在2016年卸职前,她就推动过不少两岸交流活动,但2019年的这次浙江行分外有目共睹。由于那天,她不但是讲故事,还拿出了几张泛黄的老相片,分给年青人传看。
相片里是她父亲年青时的容貌,穿戴长衫,手里拿本书,布景是浙江某地的老校舍。她指着相片说,这校园当年条件粗陋,但父亲教学教得仔细,连讲义都是自己手抄的。这些物件和叙述,把宗族迁徙的头绪串了起来,也让年青人看到了两岸之间剪不断的血脉联络。
虽然她在内由于坚持“两岸同属一中”被边缘化,乃至一度被党内一些人视为“老顽固”,但她从没畏缩。那次浙江行之后,她回到台湾,又忙着安排其他活动,联络两岸的文明集体,乃至还亲身写信给一些大陆的学者,参议怎样让更多台湾年青人了解这段前史。就像她在浙江遗址前说的那句话:“两岸的根,断不了。”
邱毅在泛蓝阵营里,战斗力肯定是数一数二的。这位台大经济学博士身世的“揭弊天王”,早在2006年就干了一件大事。那会儿,他拿着一大摞收据复印件,直接把的贪腐案捅上了法庭,依据摆得明理解白,震得岛内政坛抖了三抖。
这案件闹得沸反盈天,邱毅的姓名也因而传遍街头巷尾。后来,他因自己的案件进了监狱,按理说这时候该消停了,但他彻底没闲着。在牢里,他找来纸笔,静心写起了两岸联系的研谈论文。监狱条件有限,他只能用最简略的东西,但论文内容一点没大意,条理清晰,数据详实,连狱友都会不由得凑过来看他写什么。他写的这些论文,后来整理出来,成了他日后转型的根底。
出狱后,邱毅没挑选低沉,而是直接转战媒体,成了政论节意图常客。他还顺势开了个YouTube频道,叫《邱毅台湾》,正式从学术圈跳到了网络直播的舞台。有一段时间,他特别拼,接连三个月每天直播三小时,专门挑“史观”开炮。他在直播里不但讲前史,还会拿出一堆材料,逐条剖析“”论说的缝隙,讲得头头是道,火力全开。
每次直播,他都会先列出当天的主题,比方“郑成功的前史本相”或许“清朝对台湾的统辖”,然后从文献下手,一步步拆解对面的逻辑。他的嗓门不算大,但语速快,口气硬,听得人热血沸腾。直播间里,弹幕刷得飞快,许多统派青年留言说,看他的节目才知道前史被歪曲了多少。他还会在直播中cue一些年青观众,让他们去查材料,参与谈论,渐渐地,他的频道成了不少统派青年的“精力灯塔”。
张安泰的故事,带着点传奇色彩,像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相同。这位中华一致促进党总裁,年青时是“白狼堂”的老迈,黑道身世的他,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。1996年,他忽然转了路子,跑到深圳开起了箱包厂,开端干正派生意。厂子规划不大,但张安泰干得仔细,亲身盯着生产线,还学着跟客户谈合同。
那几年,他在深圳扎下根,厂子渐渐走上正轨,赚了些钱,但他没忘了自己的信仰。2013年,他带着200名“兄弟”回到台北车站,局面特别震慑。那天,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面五星红旗,在车站广场上挥舞,红旗飘得满天都是。
差人过来盘查,气氛一下紧张起来,张安泰却一点不慌,从口袋里掏出一本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,当场背起了条文。他的声响洪亮,字正腔圆,差人站在周围愣是没话说。这事儿后来传开,有人拍了视频发到网上,点击量一下就爆了。
张安泰的路子野,但方针一向很清晰。他不但会挥旗子,还会干实事。这些年,他掏钱赞助了《台湾通史》青少年版的出书。这套书专门为孩子们规划,内容通俗易懂,还特别把郑成功的前史做成了漫画。
书里,郑成功的船队画得绘声绘色,的通过讲得像冒险故事相同,孩子们翻开书就能看懂。他还联络了一些校园,把这套书送过去,让教师在课堂上讲。有的孩子看了漫画,回家还缠着爸妈问郑成功的事儿,渐渐地,前史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。张安泰还会在书里夹一些小卡片,写上“两岸一家亲”之类的话,提示孩子们记住这段根由。
郁慕明现已82岁了,作为新党创始人,他身上还带着浓浓的书卷气,究竟他但是生物学教授身世的政治家。从年青时搞学术,到后来投身政治,再到现在老了还不愿闲着,他的日子过得一向跟两岸的事儿脱不开联系。
他每年都安排台湾大学生到大陆参与“前史布景和文明研习营”,这事儿从新党建立后没多久就有了雏形,后来渐渐成了固定项目。2019年,他带着一群学生跑到了陕西黄帝陵,那天正好是活动的高潮环节。他让学生们站成一排,齐声朗读《告台湾同胞书》,声响洪亮,整齐划一,连周围路过的人都停下来听了好一会儿。
这份文件是1979年发布的,讲的是两岸和平一致的大方向,郁慕明特意挑了这么个当地朗读,便是想让年青人记住这段前史。他那天穿戴一身简略的灰色中山装,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,边指挥边跟着念,喉咙虽有点沙哑,但劲头一点没少。
除了带学生跑大陆,郁慕明还有个不太为人知的习气——每周都给大陆高校的研讨生上视频课。这事儿他坚持了好多年,哪怕年岁大了,眼睛花了,耳朵也不太灵了,他仍是雷打不动地开电脑,调好摄像头,跟学生讲生物学和前史布景和文明穿插的内容。这些视频课的讲义,后来被学生整理出来,传到网上,不少人下载来看,成了意外的“网络教材”。
王炳忠和苏恒是新生代的代表,他们用年青人的方法,把统派的声响传得更远。王炳忠2014年9月26日跑到北京参与活动,那天他站在会场里,开门见山地说,台湾年青人被“去中国化”的教育搞得晕头转向,对未来没啥方向感。
他讲这线岁出面,声响爽性,带着点急迫。他期望更多人理解,台湾的未来跟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连在一起的,分不开。他这话不是随意说说,之前他就干了不少实事。他屡次安排“中华儿女文史体会营”,带着台湾青年跑去大陆,从北京的故宫到福建的土楼,一站站走下来。
苏恒则是另一个路子,她是台大的研讨生,脑子活,着手才能也强。她创办了“两岸青年说”短视频频道,用动漫的方法讲两岸的事儿。她有一期视频特别火,拿平潭和台北的跨海大桥建造做比照。她先是查了一堆材料,把平潭海峡大桥的长度、造价、工期列出来,再把台北的方案翻出来比一比,然后做成动画。
视频里,小人儿开着车跑过大桥,周围还有数字跳出来,配上轻松的布景音乐,三分钟讲完,点击量直接破了百万。她不但会做视频,还会跟网友互动,有人留言问细节,她就再去查材料,拍个弥补版发上去。她的频道上线没多久,粉丝就蹭蹭涨,年青人刷到视频,觉得既新鲜又有料。
王炳忠和苏恒的路子不相同,但时间线年开端搞体会营,几年下来,参与的人渐渐地多,有的青年后来还自动帮他安排活动。苏恒的短视频是近几年的事,但她抓住了网络时代的节奏,2019年频道上线后,很快就火了。
她还做过一期关于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视频,用动画讲理解了经济联络,底下谈论区刷屏说“原来是这样”。王炳忠的体会营和苏恒的视频,方式接地气,一个线下跑,一个线上播,把统派的声响传到了更多年青人耳朵里。
参考材料:[1]郭艳.从台湾“统派”现状看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问题[J].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,2012,14(5):59-61